照顧失智長輩壓力大?試試這 5 個節奏重建技巧,讓生活不再亂

  文 |  黃耀庭心理師

你不是失控,是沒有節奏

照顧失智症家人,有時候像在打仗。 事情永遠處理不完,早上剛起床就有突發狀況等著你。
吃飯到一半長輩大吼「你偷我錢!」 剛打開筆電想休息,下一秒就被叫去廁所。趕緊脫下他拉到褲子上糞便 !
晚上好不容易坐下,卻發現自己累到只想發呆,累得什麼都不想做。

你不是不夠努力。 你只是太久沒有機會喘一口氣、重新整理生活的節奏。

幫助照顧者建立節奏


為什麼照顧生活總是這麼混亂?

我們的照顧方式,多半是「反應型」——問題來了就要去解決、狀況發生就去處理。
久而久之,我們只是在被突發事件纏繞, 沒有規劃、沒有節奏,每天像只是救火隊,哪裡有火就去那裡。
這樣的日子,不只生活混亂,你的內心也會亂。
照顧者不是懶,也不是沒用, 只是缺少一個讓自己撐得下去的節奏系統

你不需要做更多,只需要「更有節奏感」

建立節奏,不是讓你更忙,而
是讓你有步驟、有餘裕地處理生活大小事。
以下 5 個方法,
來自與許多照顧者實作後得到的整理建議, 讓你可以少一點混亂,多一點餘裕。

策略一:把腦中的雜音寫下來

每天腦中有太多事——
餵家人吃藥、陪他看診、處理他的情緒、自己也有其他的工作要忙…… 這些事如果只存在腦中,會不斷干擾你、佔據注意力。
試試每天花 5 分鐘,把腦中想到的所有事寫下來。 不論是工作、任務、煩惱、擔憂、感受。 這是幫大腦「清空」的過程,釐清什麼該做、什麼可以先放著。

策略二:每天只設定「一件可完成的任務」

照顧者最常見的疲憊就是「永遠做不完」。
與其列出龐大清單,不如每天只設定一件明確可以完成的事
幫媽媽補充藥盒
查詢喘息服務怎麼申請
跟兄弟姊妹討論分工時間
只要能夠完成一件事,遠比十件沒辦法完成的待辦事項,更能減壓。

策略三:用一張紙安排出每天的節奏

你不需要用什麼 APP。只要一張紙,劃出這 4 個區塊:
今天一定要處理的事
可以延後處理的事
等他人回應的事
還在思考該怎麼做的事
這樣分類後,你會發現,
不是每件事都要馬上做完,生活可以喘一口氣。

策略四:每天給自己 5 分鐘的「喘息時段」

不要小看這 5 分鐘。 你不是在偷懶,
而是在重建自己的能量系統。
做法很簡單:
只要坐著發呆,不做任何事
聽一首喜歡的音樂,看一步想看的劇
看窗外放空
你送給自己這 5 分鐘,
能幫你抵擋住那種「我快不行了」的時刻。

策略五:每週一次溫柔的生活回顧

每週找一段安靜時間,問問自己:
有什麼事一直延後?為什麼?是我卡住了?還是等他人回應?
有什麼事做得比我想像順利?是什麼讓它成功?未來可能可以複製這樣的經驗。
下週,我想預留什麼時間給自己?想要拿這段時間做什麼?
這不是責備自己那裡做得不好,而是「把主導權還給自己」。

你不是懶,而是沒學過怎麼照顧自己

我們常被教導要無私照顧家人,卻沒人教我們怎麼照顧自己。
從今天起,給自己一個新的身份:
照顧者的節奏設計師。
你會發現,事情還是多,但你不再那麼亂、不再那麼累。

加入粉專【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 黃耀庭心理師】私訊【節奏】,我會把【節奏設計表】免費傳給你!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