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都不走路怎麼辦?心理師教你跳出照顧框架

最近有位家屬問:

「家人都不起來走路,怕肌無力,該怎麼辦?」

我:「他不想動的原因是?」

家屬:「他說走不動!」

我:「他為什麼要起來走路?」

家屬:「醫師說要訓練肌耐力!」


照顧者在聽別人建言時,很容易這樣推論聽到的問題:「讓他走路,才會有肌力。」立馬想到的就是,走路=肌耐力,沒走路就沒有肌耐力。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真的是有走路才有肌耐力。

實際想一想,只有走路才能有肌耐力嗎?多數的照顧者沒細想,所以一頭熱的要求長輩走路,最後又搞到關係變差。


在照顧過程中,沒有特效藥,卡住時,只有跳出框架,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


照顧者著重的部分應該要是「肌耐力的保持 !」,而不是「讓他走! 」。

我們真要解決的最終是「目標」,不是解決「手段」,在這個對話中,目標是維持肌耐力,手段則是走路。而目標只有一個,手段卻有無數你想得到的。

當有了這樣的想法,讓長輩維持肌耐力的方法就很多了,不一定要一定要長輩走路。可以用彈力帶,腳綁沙包抬腿負重深蹲等等...。都可以拿來當成鍛鍊肌耐力的方法。

這樣就不會框住我們的照顧策略,更活用照顧方法了!


此外,照顧者在聽到別人的建議時,請先將焦躁的心情放下來,把別人的話拆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是動詞,

一個是名詞。

心理師教你跳出照顧框架


名詞是我們期望達到的或是避免發生的事What,動詞是我們該如何做,主要是How。

我們把目標的What訂好,如何作的How就更自由了,也不會再被框在某些特定的內容上了。


想跳脫傳統照顧,歡迎參考這門線上課程,幫助你翻轉更多過去的思維框架

成熟大人的人生課題:與失智父母的相處策略及心態調適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