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照顧者看到記憶力不好就耿耿於懷,因為是家屬,更加的擔心。
最近在整理資料的時候才想到幾個跟照顧者看失智症最大的不同在於看記憶力好的部分!
照顧者看到的問題,並非是錯的,這些反而是一些可供參考對失智症蛛絲馬跡,而且也是非常重要。
但是心理師可能就不能只靠這些能力就足以確認失智症了,他們還需要知道至少兩個照顧者不會在意的部分:
![]() |
心理師看失智症症狀 |
個案完好、維持的部分
好的行為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為什麼照顧者需要看? 需要去記? 這部份會被大部分人所忽略,原因在於,人們對於疾病,常看到的就是問題,也非常地警覺,譬如: 他們會忘記事情,找不到地方,不認得人,東西亂放。
然而,心理師要看的卻是有沒有哪些問題他們是表現得好的?
就像:
不常處理的事情,不常發生的事情比較會忘記,這幾天出現的事情則是完好的,或是經過提醒之後,他就記得起來了;
那些地方幾年前去過,最近改變很多,所以忘記曾經去過,而常常去的地方,都很有印象;
以前很熟的朋友,十幾年沒見了,最近看到他卻叫不出名字來,其他的人都可以說得出是誰;
而這位媽媽又是很容易緊張的人,常常把肉買回家之後,錢包都沒放下,就馬上就要把手中的生肉放進冷凍室,不小心就把鎖匙放進冰箱。平常放東西都知道該放在哪裡。
病程
病程則是第二個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因為所有的資料幾乎談到的都是症狀,缺少病程的描述,即使有病程的描述也十分的籠統,含糊,雖然有寫,即使在自家的親人身上發生,還是無法清楚的知道這些症狀,跟資料上的症狀是同一個問題。
而心理師看的病程,其實目的是要蒐集所有的症狀是否都合乎病程發生的時序以及區別症狀的輕、中、重度。
個案在這兩、三年情況都不錯,也去工作上班,也沒出甚麼問題。上個月開始就發生幻覺,事情發生後的下午,她告訴家人一大早看到家裡的牆上有蟲。如果大家看到這樣的描述,會不會就會往失智症出現的幻覺去想呢?
幻覺在失智症個案身上應該要在中、重度身上才會發生,他這兩、三年都還工作、正常上班,意味著這兩、三年個案沒有失智症的問題。如果以失智症的病程不會在兩三年那麼快的時間就出現幻覺。
其次,區別輕、中、重不是只有目前症狀所可能的失智級別,另一個還讓心理師可以辨認症狀從何而來。
就如:
有照顧者曾說他都認得家人,但出現失禁的問題。我們所知道的阿茲默氏症,失禁這件事大約要在中重度的時候才會發生,但中重度失智症就不可能人都認得清楚,所以這個失禁便不太有可能是失智症造成的,比較可能的推測則是發生在病人走路比較慢,在走到廁所前就失禁了。這時我就會建議家屬看看他的尿跡是否是往廁所的方向,而不是到處尿。相對的如果是隨處尿,這時候失智症可能就很嚴重了,這樣就不可能記得誰是誰了。輕度和重度症狀不應該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所以透過不同的症狀間的比對,也是讓我們更能分清楚個案目前的失智症級別。
失智症的評估,有許多要考量的問題,經常都隱含在症狀之中,如果沒有清楚的分析與拆解,很容易就掉進失智問題行為的框架裡,到最後反而用錯方法處理這些問題。
如果你想更多的認識失智症照顧,歡迎參考連結,得到更多的資訊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