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失智爸媽最怕的,不是體力,是「說不出的情緒」教你穩住情緒的 CALM 技巧

浴室裡,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昏黃燈光映著泛黃馬桶。

退休武官李老將軍,佝僂著背,顫抖的手抓褲頭,彎曲站立的雙腳已經失去重心的偏向一邊,還執意要自己如廁。

「我自己來!」他低吼著。

急忙從廚房跑到廁所門口的女兒曉晴,心如刀絞,

嘴巴卻大聲的說:「爸,我告訴過你,你要上廁所要跟我說,不要自己來啊。」

父親怒斥:「我還沒老到連尿都解不了!」

話如利刃,刺得她心頭滴血,怒氣、委屈湧上心頭。

她好怕他摔倒,好怕失去那個過去心中的英雄。

衣物摩擦聲斷續,她咬唇忍住幫忙的衝動,心裡翻騰著童年回憶與現實的沉重——為何愛爸爸要如此煎熬?她想起父親昔日威嚴,如今卻在這狹小空間掙扎,她心痛得幾乎窒息。

褲鍊聲響,她轉身,看到父親一手扶牆,一手還去整理褲子,眼神又倔強,丟下一句「我不需要你憐憫」便離開。

曉晴扶他到洗手台,溫水流過交握的手,她拭去淚,柔聲道:「爸,我只想為了你好。」父親一陣沉默…


在照顧高齡失智者時,子女的照顧與長輩的自尊拿捏的失衡已經是日常,失智者的觀點上,明知自己的能力已經不如以往,但為了自身的尊嚴也好,或是不知道自己的危險也罷,都讓身為子女的照顧者非常的困擾,


而子女的唯一的想法就是為了爸媽的「健康、安全的未來」。

這兩條處理問題的線看起來是沒有交集點,一定需要有一方可以調整與改變才有解方,失智長輩某些性格或想法,即便在診斷之後仍然會延續甚至會更嚴重,無論是性格上,或是因為罹患疾病而造成的改變機會微乎其微。

如此一來只能透過作為子女的我們改變了。

我們在這樣的氣頭上,能改變什麼呢?

首先,我們在爆怒的時候,往往情緒快過理智,也快過行為,也就是情緒牽引我們的理智和行為走,所以一但我們處在生氣的時候,情緒一定要有地方發洩,要嘛就傷害自己,要嘛就傷害對方。

如果是用發洩的方式處理,結局一定不好,結束後的後悔經常是子女的必經之路,後悔剛剛為什麼要這樣說,或是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些事後諸葛對於未來再出現同樣的情況,並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也意味著如果事先沒有想過其他的作法,後悔的事情將來一定會再發生,只要積累到一定的爆點,就會如此。所以我們開始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改變的策略,不應該是在生氣、憤怒時,才開始進行,而是在尚未發生問題前,如此的思維就該埋入你的腦海之中,並且常常拿出來提醒自己,遇到問題時才能成為反射動作,馬上進入這樣的思維流程,這樣一來,才不會讓自己經常處在暴怒、懊悔、無濟於事的困境當中。

請在平常就習慣記下C、A、L、M這四個英文單字,在爆怒之時,便可以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甚麼了! 【Calm圖卡免費索取

C - Center (回到自己內心的平靜)

平常因為情緒沒有那麼的過度,也容易讓自己的理智不會那麼容易斷線,所以經常覺察自己在沒有情緒在的時候的心境、反應,Center 是讓自己從混亂中拉回來,暫時中止自動反應,回到內心,恢復原本的冷靜和掌控感。只有在心情平靜安穩的時候,才能做出有智慧的回應,而不是本能的反擊。

怎麼做?

深呼吸三次:用鼻子吸氣4秒、憋氣2秒、用嘴巴吐氣6秒。(也就是深呼吸,讓自己透過數算呼吸來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上)

提醒自己:「現在最重要的是我自己的反應,不要做後悔的事。」

輕聲默念:「我有能力選擇冷靜,而不是只能隨著外界刺激反應。」(或其他你喜歡的能夠安定自己的語句)

A - Assess (評估當前情況)

    面對失智父母的行為,像是重複提問、莫名生氣、拒絕協助,很容易落入「又來了!」這個想法,一旦有這個想法,我們後續的反應幾乎都會跟之前的作為一樣,憤怒、爆氣、苦毒自己等,並不會有任何不同的路可走。但其實每一次的情境不盡相同,可能的原因也會有差異。Assess 就是為了避免用舊經驗套用在每一個情境上,讓自己沒辦法真正看清眼前發生什麼事,調整策略。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

問自己三個問題:

失智者現在的情緒是什麼?焦慮、害怕、憤怒、自卑、自責…

我自己的情緒是什麼?煩躁、內疚、害怕…

長輩和我這時候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安撫、轉移注意、給予空間…

簡單記下心中答案(不用完整句子,只要片段也都可以)。

L - Look (觀察反應和情緒)

為什麼要做?

人們的行為往往是冰山一角,深藏在底下的情緒才是真正要回應的。我們如果跳過這一部分,反應往往我們的行為就是回應失智長輩表面的行為。Look 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只專注在對方表面的不適切的「行為」,而是看行為背後的「需求」或「情緒」。有句話說: 我們要處理的問題,往往不是我們看到的問題。

怎麼做?

觀察外在行為:他們是在抗拒?迷惘?害怕?還是缺乏安全感?

細看我自己的身體反應:開始出現緊張、心跳加速、肩膀緊繃嗎

對自己說一句溫柔的話:「我了解我的情緒,但,我可以不用現在反應。」(給自己一些時間,有餘裕緩和和思考下一步要怎麼做)

M - Move (選擇最佳的行動)

前三步是為了讓你不是被情緒推著走,而是能讓我們意識地有目的性的能夠掌控自己的行為。而在Move這個步驟則是在冷靜的評估後,開始做「最符合當下需要」的行動,而不是「趕快發洩」或做出「逃避」的作為。

怎麼做?

問自己:「現在我可以做什麼事,可以讓我不生氣?」(先阻止自己往生氣的路上走)

根據情況選擇行動,譬如:

安撫:「媽媽,我在這裡,我們慢慢來。」

轉移注意:「爸爸,想不想一起聽一首以前愛聽的歌?」

暫時抽離(如果自己快爆炸):「我先去廚房喝口水,等一下回來陪你。」

接受即便是做任何事情之後,也可能不會讓結果立刻變好,留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和包容。

在平常還沒有爭執情緒的時候就可以試想,過去曾經有過的爆氣局面,如果再次發生,你可怎麼套用CLAM策略,也讓你下一步作為不會後悔喔 !

照顧失智長輩,是一場關於「愛與尊嚴」的雙人舞。有時候我們太急於保護,忘了對方仍渴望被尊重;有時我們太在乎對錯,忽略了情緒才是真正的難題。透過一段浴室裡的親情衝突,讓我們看見了照顧者內心的痛與無助,也帶出具體可行的應對策略:C.A.L.M 四步驟(Center、Assess、Look、Move)。這不是完美解答,但是一條不再懊悔的開始。願每位照顧者,在一次次忍痛與煎熬中,仍能擁有調整自己、理解長輩的溫柔力量。


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以下提供三項資源供您參考

1. 訂閱電子報(未來不定期產出最新的照顧失智症相關文章,隨時也可以取消) 2. 索取爆氣Calm策略圖卡 3. 在照顧失智或年長的父母時,情緒的起伏、無力感、心疼與煎熬,有時比身體的疲憊更難以承受。 但只要多一點覺察、練習 CALM,你可以更有力量,也陪伴得更自在。 👉 如果你希望更深入掌握 【成熟大人的人生課題:與失智父母的相處策略及心態調適】 我也準備了完整的線上課程,陪你一步步找到屬於你的節奏。 ➡️ 了解課程詳情也可以點擊以下連結: https://reurl.cc/348rxO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