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進行失智症評估時,有好幾位家屬都說, 為什麼病人在這邊表現得那麼好,在家裡真的是失智症的病人一樣。 剛入行的時候,對於失智症的病程,疾病的本質不清楚,往往就會覺得, 失智症就是這樣,時好時壞,也歸納不出來到底什麼時候會好,什麼時候不好! 幾年之後,慢慢的開始發現,其實逐漸可以預測病人的好壞發生的時間點。 現在在…
閱讀完整內容失智者看到的是甚麼樣的世界,我們正常人往往都無法體會,所以都處在表面理解的階段,尤其在重度失智症病人身上更難理解。 就算是輕度失智症,我們都是透過第三方(醫療人員)去用學術的研究去分析可能有的結果,或是藉由第二視角(照顧者)轉述而得知失智者可能有的經歷或是想法。 老實說,這些都只能約略的知道,卻無法比較精確的知道失…
閱讀完整內容「家屬認為是失智症的情況,90%其實都不是失智。」 從心理角度下手,重新看懂長輩最讓人大嘆無力的脫序行為!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 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
閱讀完整內容文 | 黃耀庭 心理師 Netflix 影集《忘了我記得》中,爸爸逐漸失去記憶的過程,讓很多人哭著說:「這不就是我家嗎?」 面對爸媽的改變,我們第一反應通常不是「他生病了…
Social 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