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不該只是看心情】——打造長久、穩定且有品質的照顧關係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同樣一件事,
失智長輩卻突然情緒激動、甚至變得難以溝通;
而你自己,也會因為忙碌、疲憊或心情煩躁,
對同一件小事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身為照顧者的你,是否也曾懷疑:「到底該怎麼跟失智者好好相處?」

但你是否曾想過,

照顧者情緒的本身,就是一種「照顧品質」


失智症照顧免費講座 黃耀庭心理師教你情緒一致性溝通技巧

失智症照顧,不只是生活瑣事的堆疊,
更是一場心力交瘁的長期抗戰。
而照顧者的情緒,就是其中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最具破壞力的變數。

你的情緒,決定了你怎麼「說話」

或許你曾經在心情好的時候,用輕柔耐心的語氣對長輩說:
「媽媽,我們來吃飯囉~」
但當你壓力山大、身心俱疲時,語氣可能變成:
「吃飯啦!講幾次才聽得懂?」
雖然是同一句話,但語氣不同、情緒不同,傳遞出來的感受卻天差地遠。

對失智症者來說,他們也許記不起對話內容,但卻能感受到你的「情緒溫度」。

當照顧者的語氣常常隨著自己的心情起伏,
失智者也會變得更焦慮、不安、甚至出現行為問題,
無形中讓照顧變得更加困難。

「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說」

這正是黃耀庭心理師在【照顧系列分享會】中要談的重要觀念:
「情緒穩定性」,是照顧中最被忽略,卻最關鍵的品質之一。
也是對失智症照顧影響深遠的核心能力。
在與失智者互動時,「語言的內容」其實遠遠比不上「語氣與情緒」。
你可以說十次「我愛你」,
但如果是帶著不耐煩說出口,對方感受到的也只會是不耐煩心情。
很多照顧者說:「我有照顧他啊,我每天都有餵飯、換尿布啊!」
但你有沒有想過,你餵飯的語氣,是溫柔的,還是像是在完成例行公事?
你的關心,是從心裡發出的,還是帶著焦躁和指責的成分?
而你是用愛來照顧,還是用情緒來應付?
這不是要指責照顧者的不對或做得不好,
而是我們在照顧生涯中,
從來沒有人對我們說,我們可以怎麼做,讓關係更好!

打造「可長可久」的照顧關係,需要的是「學習」,不是「勉強」更不是靠「犧牲」

黃耀庭心理師提醒我們,照顧不是只靠一時的愛心與耐性,

它是一種「需要被學習」的長期關係的經營。

就像經營婚姻、親子關係一樣,
「情緒品質」+「穩定性」才是長久穩定的關鍵。
穩定的情緒表達
持續的理解與同理
有品質的互動與溝通
如果今天你對長輩笑臉迎人,
明天卻因為心情不好而冷言冷語,
這種反覆不定的互動,
會讓失智者更加混亂,
也讓照顧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免費線上講座,給你重新整理和思考照顧心態的機會
📅 講座時間:6月21日(六)上午10:00-12:00
🎤 主講者:黃耀庭 心理師
💻 活動方式:免費線上參與
🔗 報名資訊請持續關注【聽聽心裡詩心理治療所粉專
這不只是一次講座,而是一次重新理解「照顧關係」的機會。

講座學習重點:

  • ✅ 建立穩定的情緒表達
  • ✅ 理解「穩定性」對失智者的重要性
  • ✅ 練習用「心」說話,而不是用「情緒」應對
  • ✅ 提升自己在照顧過程中的幸福感與掌控感

照顧不是犧牲,而是一種深刻的關係藝術

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學會照顧關係中的「溫柔穩定的力量」。
不是只有失智者需要被療癒,身為照顧者的你,也值得被理解、被支持。


🔗 延伸閱讀與報名課程:

張貼留言

0 留言